GB/T32302-2015

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要求

Interfacerequirementsoflaunchvehicleandspacecraf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要求的编号:GB/T32302-2015。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要求共有14页,发布于2016-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7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20
  • 实施日期2016-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394.83KB

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要求


国家标准 GB/T32302一2015 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要求 Interfacereguirementsforlaunchvehicleandspaceeraft 2015-12-31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302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恒,郑立伟,李聘、胡炜、雷凯、张亦朴,李君、李国爱、孙目、何巍、吴义田、 刘建,刘秉、王旭,成鑫、徐珊妹、谢萱
GB/T32302一2015 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运载火箭与所发射的航天器(以下简称器箭)之间相应的接口要求、接口验证方法(含 分析和试验).以及发射场器箭联合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运载火箭发射各种航天器的接口关系的确定、验证和检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455运载火箭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3245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航天器支架(航天器适配器payoadadaptor 连接航天器与运载火箭的结构以及器箭连接解锁装置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关键设计评审(CriticalDesign CDR 1Review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EMC EMI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IsotropieRadiatedPower EIRP 最终任务分析评审(FinalMissionAnalysisReview FMAR CD 接口控制文件(InterfaceControlDocument PDR 初步设计评审(PrelinminaryDesignReview 初步任务分析评审(PreliminaryMissionAnalysisReview) PMAR RF 无线电频率(RadioFrequency) 一般要求 5.1文件要求 5.1.1航天器系统向运载火箭系统一般提供的文件要求如下 a)航天器对运载火箭的技术要求; b) 航天器载荷耦合模型;
GB/T32302一2015 c)航天器热模型 d 航天器人轨姿态 e)航天器射频特性; 航天器发射窗口; g 各项试验结果 5.1.2运载火箭系统向航天器系统一般提供的文件 a)运载火箭用户手册; b) 器箭载荷耦合分析 e 器箭热耦合分析; d 轨道分析 e)器箭联合操作; f 器箭分离分析 g)远场分析 h)电磁兼容性分析 整流罩排气分析 机械接口兼容性分析; k电气接口兼容性分析; l 各项试验结果; 发射任务评估报告 m 5.1.3器箭接口控制文件要求如下 航天器与运载火箭接口控制文件由运载火箭承制方负责编制,运载火箭承制方和航天器承制方共 同确定ICD的内容,并由双方共同签署 签署后的1CD作为整个发射服务执行期间双方唯一的接口控 制及发射操作的基本工作文件 5.2主要技术要求 器箭接口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任务性能 a b) 环境条件与试验 e)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试验; ) 机械接口; ee 电气接口; 接口验证分析 f 接口验证试验 g h)发射场器箭联合操作要求 详细要求 6.1 任务性能 6.1.1任务概述 器箭双方应对任务基本情况进行概述 6.1.2发射次数 器箭双方应明确发射次数
GB/T32302一2015 6.1.3计划发射日期和地点 器箭双方应明确发射日期和使用的发射场 6.1.4坐标系 器箭双方共同明确航天器与运载火箭相关的坐标系及对应关系,包括坐标原点及各坐标轴方位 常用坐标系包括;地球赤道坐标系、惯性地心赤道坐标系,发射坐标系、发射惯性坐标系、运载火箭箭体 坐标系、航天器体坐标系等 6.1.5地球物理常数 器箭双方共同明确地球物理常数,包括地球参考椭球及标准大气 地球参考椭球包括赤道半径、地 球扁率,地球引力常数、标准重力加速度等 标准大气应明确引用的相关标准 6.1.6航天器质量特性 应明确航天器质量特性,具体包括 a)航天器的发射质量及其偏差; b航天器的质心和偏差; 航天器的转动惯量、惯性积和偏差 c 6.1.7航天器外形尺寸 应明确航天器外形尺寸,具体包括航天器本体尺寸、最大外轮廓尺寸,宜给出航天器示意图 6.1.8航天器推进剂晃动特性 若航天器含有液体推进剂,应明确推进剂类型、贮箱类型和贮箱最大容积,并按如下内容提供航天 器推进剂贮箱的晃动特性 加注容积(填充系数); a 推进剂质量 b 加注后贮箱的质心位置. c 若有效载荷的推进剂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较大,按如下内容提出晃动模型,进行姿态控制分析 a)晃动质量及其质心位置; 等效刚度; b 晃动阻尼 d -阶晃动频率(1g状态); 不同重力加速度下阻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6.1.9发射轨道 6.1.9.1轨道要求 应明确航天器和运载火箭分离时的轨道要求,例如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近地点幅 角、升交点经度、平近点角等,运载火箭承制方应根据轨道要求和航天器质量确保运载能力满足要求 6.1.9.2入轨精度 应明确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分离时的人轨精度及概率,例如轨道倾角偏差、近地点高度偏差、远地点
GB/T32302一2015 高度偏差、近地点幅角偏差等,并根据航天器承制方需求提供协方差矩阵 6.1.10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分离要求 6.1.10.1分离定义 对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分离进行定义,明确分离系统的承制方,简要描述分离方案 6.1.10.2分离后机动 对器箭分离后,航天器与运载火箭的机动进行说明,并完成分离分析和远场分析,以避免器箭双方 碰撞或污染 6.1.10.3分离操作 明确器箭分离时,分离系统工作流程,一般包括分离指令发出,分离插头脱落,分离火工品动作,分 离信号发出,分离力提供等 6.1.10.4分离信号 明确分离信号的定义以及与器箭分离时间的关系 6.1.10.5相对分离速度及角速度 明确运载火箭末级质心和航天器质心在分离后瞬时的相对分离速度限值 明确俯仰,偏航、滚动三 轴分离角速度限值 6.1.10.6分离姿态要求 应提供运载火箭可行人轨姿态,器箭分离时刻航天器人轨姿态要求,姿态误差要求 6.1.10.7分离后提供的文件 在发射后一段时间内应提供《发射任务评估报告》,一般为3个月 6.1.11发射窗口要求 应提供航天器发射窗口,器箭双方并对窗口宽度进行确认 6.1.12航天器要求的遥测参数 器箭双方对《发射任务评估报告》中应包含的有关遥测参数进行明确 6.1.13飞行时序 应提供从点火到器箭分离的关键事件飞行时序 6.2环境条件与试验 6.2.1静态环境 应明确运载火箭各动力飞行时间段内典型的最大纵向静态过载 6.2.2准静态载荷 应以航天器质心过载形式明确航天器质心位置处静动态横向及纵向极限过载.作为航天器结构设
GB/T32302一2015 计的极限载荷.一般情况下在考虑安全系数后获得航天器设计载荷 6.2.3频率要求 在器箭分离面刚性支撑下,应给出航天器整体结构的横向与纵向基本频率限值,航天器的纵向与横 向基频一般不低于该限值,当低于该限值时,进行合分析后予以确认 6.2.4载荷稠合分析 应提供数学模型用于载荷耦合分析 通过载荷耦合分析结果预测航天器的最大动响应 确认在所 预测的环境条件下航天器是安全的并有足够的安全余量 6.2.5正弦振动 应明确器箭界面正弦振动试验条件量级、频率偏差、,振幅偏差,带谷试验要求 6.2.6冲击 应明确器箭界面冲击试验量级、偏差、验收和鉴定试验定义 6.2.7 随机振动 应明确器箭界面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偏差等 6.2.8噪声 应明确整流罩内航天器噪声试验的声压水平,频谱及各自的偏差 6.2.9热环境 应明确运载火箭主动飞行不同时段的辐射热流密度限值,包括 抛邪前,整讹邪内空间受到整流罩内壁的狐射热流密度 a b 抛罩后,自由分子流加热的最大热流密度 6.2.10压力环境 应明确运载火箭整流罩内气压最大下降速率限值,运载火箭承制方应给出整流罩内压变化设计带 6.2.11航天器操作环境要求 应通过清洁操作满足航天器对整流罩清洁要求 6.2.12合罩后整流罩内的环境 应对整流罩合罩后的环境进行明确,包括温度及其控制偏差、相对湿度、气体流动速度,空气流动的 噪声水平、洁净度,罩内空调时段、温湿度测量责任方以及调整责任方 6.3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试验 6.3.1航天器运载火箭及发射场无线设备 6.3.1.1航天器和运载火箭无线电设备 航天器和运载火箭无线电设备的特性要求如下: a)工作频段和带宽;
GB/T32302一2015 天线极化方式; b e)天线安装位置及方向性图; d)发射机发射功率及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e)接收机灵敏度; 在发射场工作阶段和运载火箭飞行段的工作计划 f 6.3.1.2发射场的地面无线电设备 器箭双方应明确发射场地面无线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和带宽、发射功率与器箭的距离等数据 6.3.2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的电场辐射发射和辐射灵敏度 6.3.2.1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电场辐射发射 应明确器箭对接面处(或由航天器承制方和运载火箭承制方约定的界面处)电场辐射发射特性数值 和曲线,包括有意辐射和附加辐射 6.3.2.2航天器电磁辐射灵敏度 应明确器箭对接面处(或由航天器承制方和运载火箭承制方约定的界面处)电磁辐射敏感度特性数 值和曲线 6.3.3EMC 6.3.3.1器箭EMC要求 应对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的RF和EMI辐射和电磁敏感度分别进行控制,,以确保整体的电磁兼 容性 6.3.3.2器箭EMc试验 器箭双方应明确是否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 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完成EMC试验后,应向对方提供 相关实验结果数据,并经过双方确认 6.4 机械接口 6.4.1有效载荷整流罩 6.4.1.1整流罩可用包络分析 应明确运载火箭整流罩外形和整流罩可用包络,航天器应适应整流罩可用包络限制,以避免硬件碰 撞 当航天器的外形局部超出了允许的整流罩可用包络时,进行动位移分析和分离分析后予以确认 6.4.1.2整流罩上舱门和气孔的位置和尺寸 应明确航天器测控天线位置参数,天线视场范围 根据航天器测控天线参数完成运载火箭整流罩 开透波口,并得到航天器承制方和发射场系统确认 应明确航天器操作要求,根据航天器操作要求完成整流罩开操作口,并得到航天器承制方确认 6.4.2航天器支架 航天器通过航天器支架与运载火箭连接 应明确航天器支架基本特性,其特性要求如下 a)航天器与航天器支架的坐标系对接关系
GB/T32302一2015 b)连接装置的类型及数量、尺寸,连接孔、定位销或者定位槽的位置, e)材料类型及特性; d)表面涂层 粗糙度; e f)平面度 6.4.3器箭对接方位及器箭分离装置 6.4.3.1器箭对接方位 应明确器箭对接方位,建立器箭双方坐标系的一一对应关系 6.4.3.2器箭分离装置 需提供器箭分离装置时,应明确采用何种器箭分离装置,并明确分离装置的组成、几何尺寸、释放程 序,分离动态包络(包带),预紧力 6.4.3.3分离执行机构 分离执行机构为器箭分离提供所需的能量,一般采用弹簧、反推火箭等形式 若采用分离弹簧,运载火箭承制方应明确分离弹簧的数量、工作载荷、分离弹簧在航天器支架上的 布局等 若采用反推火箭,运载火箭承制方应明确反推火箭的数量、安装位置、污染评估等 6.4.3.4分离传感器 器箭双方一般均配置分离传感器或行程开关,器箭双方应明确分离传感器或行程开关的数量、触点 顶压位置等 6.4.3.5分离插头 若配置分离插头,航天器承制方应明确分离插头的数量、安装位置等 6.4.4支撑机构 若配置支撑机构,应明确允许支撑机构接触的位置、接触面大小等接口参数 应明确支撑机构支撑 的载荷大小及力学环境,明确支撑机构安装,操作的流程及要求 器箭双方应明确支撑机构使用状态要 求及条件 6.5电气接口 6.5.1航天器膀带电缆 若运载火箭承制方负责研制航天器胳带电缆,则航天器承制方应提供 a)分离电连接器型号、生产厂家,可用芯数,外形尺寸和安装方式等; 接点定义、信号类型、信号频率和屏蔽要求等 b) e)线路工作电压、工作电流; d)线路阻值要求、线间及线地绝缘阻值要求; e)分离插头分离供电电压、工作电流及线包电感 若航天器承制方负责研制航天器跻带电缆,且部分电缆安装在运载火箭上,则航天器承制方应 提供:
GB/T32302一2015 a)分离电连接器型号及生产厂家; b) 分离连接器外形尺寸及安装方式; e分离连接器供电用连接器的型号、代号、接点定义和生产厂家; d 分离插头分离供电电压、工作电流及线包电感 e)航天器胳带电缆箭上部分用转接连接器的型号、代号和生产厂家 脱落连接器的型号、代号和生产厂家 6.5.2器箭不带电指令接口 器箭不带电指令接口时,航天器承制方和运载火箭承制方应明确以下内容; a)指令用途、冗余方式 b 指令起始及终止时刻; c 工作及断开时的阻抗; d 连接器型号、代号、接点定义、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 绝缘要求 e 指令持续时间和保持要求 6.5.3器箭带电指令接口 器箭带电指令接口时,航天器承制方和运载火箭承制方应明确以下内容 a)指令用途、冗余方式; 指令起始时刻及精度; b 指令信号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c d)输出电压、最大工作电流及电流与时间的特性; 指令持续时间; f 电缆绝缘要求 6.5.4航天器火工品指令接口 运载火箭承制方为航天器提供火工品供电时,航天器承制方需提供以下内容 指令用途,冗余方式 a 接插件型号及接点分配 b 指令起始时刻及精度,指令信号的最小时间间隔 D 发火电流、脉冲宽度和安全测试电流 火工品回路阻值; 火工品线路绝缘阻值 运载火箭承制方应提供以下内容 火工品发火线路示意图; a b)航天器电缆绝缘要求; 火工品保险及安全措施 c) 6.5.5航天器遥测,遥控接口 航天器通过运载火箭测量系统进行遥测遥控时,航天器承制方应提供以下内容 a)遥测通道数量,测量参数类型和传感器测量范围及精度; b) 测量参数变化范围,采样频率; c)数据结构、数据处理方法;
GB/T32302一2015 信号形式、码速率 d 接口类型,接口时序,接口电路和接点定义 e 6.5.6供电接口 发射准备阶段和飞行阶段由运载火箭为航天器提供电源时,航天器承制方应提供以下内容 a)接点定义 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工作时间 b c)航天器负载变化情况 在约定界面处的供电纹被.尖峰.,屏态特性等 d 6.5.7 接地和绝缘 器箭双方应明确器箭对接后的等电位要求.必要时采用器箭等电位装置确保接地要求 器箭双方 绝缘应符合各自系统的设计要求 6.6接口验证分析 6.6.1验证分析内容 验证分析一般包括以下任务: a)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轨道分析; D 远场安全分析; 电气接口兼容性分析; c) 电磁兼容性分析 机械接口兼容性分析 e 器箭分离计算 f g)热合分析 h)载荷耦合分析; 整流罩排气计算; i 污染分析 iD 6.6.2验证分析方法 验证分析方法一般包括数学模型和仿真、概率计算和统计 6.6.3验证分析阶段 验证分析阶段应包括: 可行性分析阶段 估计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在各项接口之间基本兼容的条件 b初步任务分析阶段 根据航天器PDR后提供的数据进行轨道、远场、机电接口、器箭分离等航 天器与运载火箭的兼容性分析,分析后完成PMAR 最终任务分析阶段 根据航天器CDR后提供的数据进行轨道、远场、机电接口,器箭分离等航 天器与运载火箭的兼容性分析,分析后完成FMAR 如果航天器CDR后数据与PDR后的接 口数据相同,则PMAR的分析结果仍然有效 6.6.4分析使用的输入数据 按照5.1.1的规定
GB/T32302一2015 6.6.5验证分析内容 6.6.5.1概述 为确保航天器与运载火箭环境的兼容性,应采用航天器承制方所提供的输人数据完成6.6.5,2~ 6.6.5.11的内容 6.6.5.2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轨道分析 应计算运载火箭发射轨道及航天器要求轨道的有关性能 分析应包括 a)发射轨道设计 包括飞行时序,运载火箭主要参数,特征轨道参数.人轨点参数 器箭分离后的航天器姿态指向 对航天器定向要求的姿态进行分析,确认是否满足 b o人轨精度 给出航天器人轨精度分析结果,根据航天器要求提供协方差矩阵 d发射窗口 当发射窗口的约束条件与运载火箭相关时,运载火箭承制方应对航天器可利用的 发射时间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的发射窗口与航天器提供的发射窗口进行对比 6.6.5.3远场安全分析 应根据器箭分离后器箭双方机动情况完成远场分析,给出数个轨道周期内的器箭最小距离,确保器 箭远场安全 6.6.5.4电气接口兼容性分析 应根据器箭双方分工约定,明确器箭双方电连接图、分离插头,脐带电缆、指令接口等 6.6.5.5电磁兼容性分析 应根据航天器提供的电磁辐射电磁灵敏度等完成器箭电磁兼容性分析,并对分析结果给出最终的 评估 6.6.5.6机械接口兼容性分析 应明确整流罩参数、航天器支架参数,分离装置参数、对接方位、操作口参数,透波口参数、包络分 析等 器箭分离计算 6.6.5.7 应根据航天器提供的质量特性及外形尺寸,计算器箭相对分离速度、航天器分离角速度偏差、最小 分离间隙 6.6.5.8热耦合分析 为满足航天器允许的热约束条件,应根据航天器承制方提供的热耦合分析模型进行热环境分析,预 测航天器在地面工作和飞行期间的温度 应从航天器装人整流罩内一直到器箭分离时,预测运载火箭 对航天器的热环境影响 应计算整流罩分离时的气动热流 6.6.5.9载荷耦合分析 应根据航天器承制方提供的耦合分析模型进行载荷耦合分析,航天器承制方使用分析结果验证航 天器设计与运载火箭环境之间的兼容性,调整航天器的振动试验量值 对所有关键性的地面和飞行工况,应计算稠合的器箭结构纵向和横向载荷 应给出器箭接口处的 l0
GB/T32302一2015 力、加速度和时间历程以及航天器模型选定结点处的加速度、相对位移和时间历程等 6.6.5.10整流罩排气计算 应明确卫星体积,完成整流罩排气计算 6.6.5.11污染分析 完成运载火箭和航天器之间的污染分析 6.7接口验证试验 6.7.1航天器环境试验 -般应完成静载试验、模态试验、正弦振动试验、噪声试验、,随机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等接口研制试 验,并提供准确的数据说明航天器的试验结果满足运载火箭的有关要求 6.7.2联合试验 6.7.2.1概述 器箭双方应共同完成对接试验,分离冲击试验、器箭分离插头脱落试验、电气接口匹配试验和EMC 试验,并由试验承担方向对方提供试验结果 6.7.2.2对接试验 验证运载火箭与航天器之间的机械、电气接口匹配性 6.7.2.3分离冲击试验 验证器箭接口的冲击环境适应性 6.7.2.4跻带电缆分离插头脱落试验 验证胳带电缆分离插头脱落功能 6.7.2.5电气接口匹配试验 验证器箭之间电气接口的匹配性 6.7.2.6EMc试验 在进行EMC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运载火箭与航天器各方协调要求完成EMC试验,确保器箭电磁 环境兼容 6.8发射场器箭联合操作要求 6.8.1概述 航天器承制方和运载火箭承制方以及发射场(必要时)应共同完成器箭联合操作实施流程的协调和 判定,操作文件的编制和确认 若使用整流罩,按航天器与整流罩,运载火箭对接方式和次序的不同,通 常有分体吊装、整体吊装两种类型的联合操作;若不使用整流罩,则为直接对接联合操作 6.8.2分体吊装 分析吊装主要操作要求如下
GB/T32302一2015 航天器与航天器支架在技术区对接; a b)电气接口检查; 航天器与航天器支架组合体(以下简称组合体)装人密封容器,充氮气保存; 装有组合体的密封容器转运至发射区; 密封容器吊人发射塔上航天器操作平台, 从密封容器中吊出组合体与运载火箭对接; 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分别进行测试 安装整流罩 航天器电测 iD 联合总检查 6.8.3整体吊装 整体吊装主要操作要求如下 a)航天器与航天器支架在技术区对接; b) 电气接口检查; 航天器和航天器支架组合体在技术区与整流罩对接; c 转运至发射区,转运过程中应对航天器和整流罩组合体进行空调供风 d 航天器和整流罩组合体整体吊装与运载火箭对接 e 航天器电测 fD g)联合总检查 6.8.4直接对接 直接对接主要操作要求如下: a)航天器转运至发射区; b) 航天器吊装与运载火箭对接 航天器电测 c d联合总检查

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要求GB/T32302-2015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运载火箭和航天器之间的接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确保运载火箭和航天器之间的安全可靠连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其中,GB/T32302-2015是我国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的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1. 标准概述

GB/T32302-2015是我国针对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制定的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术语和定义
  • 接口类型及其参数
  • 接口结构和尺寸
  • 接口材料和表面处理
  • 接口连接方式和力学性能
  • 接口电气性能
  • 接口环境适应性

2. 标准要求

GB/T32302-2015标准对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的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 连接可靠:接口连接必须满足机械强度和刚度,确保连接可靠。
  • 密封性好:接口连接必须具有较高的气密性和液密性,以确保不会发生泄漏。
  • 电气特性:接口连接必须满足一定的电气特性要求,例如电阻、电容等参数。
  • 环境适应性:接口连接必须适应极端环境下的使用,例如高温、低温、真空等环境。

3. 相关规定

除了GB/T32302-2015标准之外,我国还有其他一些相关规定,如下所示:

  • 《运载火箭总体技术要求》GB/T7681-2008
  • 《航天器总体技术要求》GB/T7682-2008
  • 《航天器工程技术规范》GB/T7916-2018

4. 总结

GB/T32302-2015标准是我国针对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制定的标准,该标准对接口连接的可靠性、密封性、电气特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运载火箭和航天器之间的安全可靠连接。

和运载火箭与航天器接口要求类似的标准

运载火箭术语

航天器模态计算方法

航天器空间环境术语

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航天飞行器常用坐标系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航天飞行器常用坐标系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航天飞行器常用坐标系的编号:GB/T32296-2015。航天飞行器常用坐标系共有27页,发布于2016-07-01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的编号:GB/T32353-2015。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数据接口规范共有19页,发布于2016-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