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6495-2018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Testmethodforphysicalpropertiesofrawmaterialofsinteredbrickandtil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6495-2018。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共有14页,发布于2019-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00.01
  • 实施日期2019-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页
  • 文件大小1.08M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36495一2018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Iestmethodforphysicalpropertiesoframaterialofsinteredbrickandtile 2018-07-13发布 2019-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6495一2018 次 目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试样 自然含水率试验 颗粒组成试验 6 塑性试验 普氏拌合水率、,临界含水率、干燥敏感性系数和干燥线收缩率试验 试验报告 #
GB/36495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西安有限公司、合肥佳安建材有限公司、合肥鸿厦环 保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玲、武娜妮、封红英、李俊、孙世文、凌倍
GB/36495一2018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的试验方法,包含自然含水率、颗粒组成、塑性、普氏拌合水 率、临界含水率、干燥敏感性系数和干燥线收缩率 本标准适用于烧结砖瓦产品原料的物理性能测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18968墙体材料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1896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相对含水率relativemoisturecontent 湿基含水率 试样所含的水分(物理水)与湿试样质量之比值的百分数 3.2 绝对含水率 absolutemOisturecOntent 干基含水率 试样所含的水分(物理水)与干试样质量之比值的百分数 3.3 液性限度liquidlimit 原料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干基),简称液限或流限 3.4 塑性限度plastielimit 原料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干基),简称塑限 3.5 塑性指数plisticimdes 液性限度和塑性限度之差 注,表示原料呈可塑状态时含水率的变化范围 3.6 成型含水率extrusionmoisture 砖瓦原料制成试件时所需水量与试件干质量之比值的百分数 临界含水率eritiealmoisturecntent 在干燥过程中,试件收缩即行终止时的含水率(干基
GB/T36495一2018 3.8 干燥敏感性系数coeffieientofdryingsensitivity 坯体处于收缩状态的含水率范围(干基)与临界含水率(干基)的比值 注:反映试件在干燥过程中产生收缩裂纹的难易程度 3.9 干燥线收缩率drylinearshrinkagerate 试件干燥后的线段收缩值与试件的线段初始长度之比值的百分数 试样 4.1试样要求 取得的原料试样应有代表性 4.2试样处理 4.2.1将欲测试的试样放在通风处晾至易破碎为止,必要时可烘干 4.2.2试样经人工或机械破碎,全部通过1mm筛,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试验所需的试样质量 4.3试样质量 单项试验的试样质量应不少于表1的规定 表1单项试验试样质量 序号 试验项目 试样质量/kg 颗粒组成 0.5 塑性试验 0.7 普氏拌合水率、临界含水率、干燥敏感性系数、干燥线性收缩率 4.0 S 自然含水率试验 5.1仪器设备 5.1.1干燥箱;温度105C士5C 5.1.2天平;精度0.01g 5.1.3称量盒 5.1.4干燥器 5.2试验步骤 5.2.1取送检试样10g左右,放人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量试样(连同称量盒)湿质量mi,精确至 0.01g 5.2.2揭开盒盖,将称量盒(连同盒盖)放人干燥箱,在温度105C士5C的干燥箱内干燥24h 5.2.3将烘干的试样(连同盒及盒盖)从干燥箱中取出,迅速盖好盖,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试样 连同称量盒)干质量m,精确至0.01g 5.2.4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
GB/36495一2018 5.2.5应定期(3个月~6个月)清洗全部称量盒及盖,烘干后,称量每个盒(连同盒盖)的质量mg, 5.3结果计算 5.3.1相对含水率 5.3.1.1按式(1)计算试样的相对含水率 777 77o w用一 ×100 711m1? 式中: W, 相对含水率,%; 试样(连同称量盒)湿质量,单位为克(g); n 试样(连同称量盒)干质量,单位为克(g) m0 -称量盒(连同盒盖)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2 5.3.1.2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5.3.2绝对含水率 5.3.2.1按式(2)计算试样的绝对含水率 n! 1o w绝= ×100 2 77omm? 式中 绝对含水率,% W绝 5.3.2.2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6 颗粒组成试验 6.1仪器设备 6.1.1筛子;符合GB/T6003.1的要求,筛孔边长为0.5mm,0.25mm,0.1mm. 6.1.2天平:精度0.01g 6.1.3摇筛机 6.1.4干燥箱:温度105C士5C 6.1.5其他;研钵(附带橡皮头研杵、瓷盆、毛刷、匙、白纸等 6.2试验步骤 62.1取适量试样,在10它士5C的干燥箱中干燥24h 称取干燥后试样100s(m),精确至0.0 g 6.2.2检查筛子,确保筛孔无堵塞、干净,金属丝无断裂 将试样倒人依次叠好的筛子的最上层筛中 盖上筛盖,将筛子放在摇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10min 6.2.3由上至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至无颗粒漏下为止 6.2.4将各筛上及底盘内的试样分别称重m.,),精确至0.01g 各筛上及底盘内试样质量总和与所取 试样质量之差不应大于1% 6.3结果计算 6.3.1介于某颗粒直径范围的试样质量分数按式(3)计算,精确至1%. n1, -×100 n
GB/T36495一2018 式中 介于某颗粒直径范围的试样质量分数,%; 介于某颗粒直径范围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mn -干燥后试样总质量,单位为克(g). n 6.3.2试验结果以试样各粒径范围的质量分数表示 塑性试验 7.1液限试验 7.1.1仪器设备 锥式液限仪,如图】所示,锥身、手柄,平衡装置总重(76士0.2)g,锥角30"士0.2 7.1.1.1 说明: -平衡装置 锥身; 手柄 -试杯; -底座 图1锥式液限仪 7.1.1.2天平;精度0.01g 7.1.1.3干燥箱;温度105C士5C 7.1.1.4其他;干燥器、秒表、称量盒、调泥刀、调土皿(或小搪瓷碗),刮刀,凡士林、蒸水等 7.1.2试验步骤 7.1.2.1取已按4.2处理的试样150g,放在调土皿(或小搪瓷碗)中,加蒸水拌合均匀,用湿布盖好 静置24h 塑性较低的原料(拌水陈化后试样不易黏结在一起.较难成型).如煤研石、砂质页岩、混合 料等,可以将拌水陈化的试样经对轭处理后备用 7.1.2.2用调泥刀将制备好的试样调拌均匀,分层装人试杯中,置于杯座上 填装时勿使试样内留有空 隙,然后刮去试样多余部分,与杯口齐平,不得用刀在试样面上反复涂抹 7.1.2.3用布擦净圆锥仪,在锥体上抹一薄层凡士林 提圆锥仪上端手柄,悬在试样表面中部,至锥尖 与试样表面接触时,松开手,使锥体在其自重下沉人试样中 放锥时要平稳,避免冲击 宜采用电磁放 锥,试验前通以电流,将平衡锥手柄吸住,试验时将电流断开,锥体自由落人试样中 7.1.2.4当锥体经5s沉人试样中深度恰为10mm时,试样的含水率即为液限;若锥体下沉深度大于或 小于10mm时,表示该试样含水率高于或低于液限,这时,应挖去试样中有凡士林的部分,取出全部试
GB/36495一2018 样放回调土皿中,摊晾吹干或加蒸溜水调制,重复7.1.2.2和7.1.2.3的步骤,直至锥体经5、下沉深度恰 为10mm时为止 7.1.2.5将按7.1.2.4测定的合格试样,挖去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按5.2.15.2.3的步骤 测定其含水率,即为液限,精确至0.1% 7.1.2.6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差值不应大于1% 7.1.3结果计算 按式(4)计算液限 7.1.3.1 1 71o w ×100 m0 71" 式中 w 液限,% 试样(连同称量盒)湿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连同称量盒)干质量,单位为克(g); mlo 称量盒(连同盒盖)的质量,单位为克(g) mn2 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7.1.3.2 7.2塑限试验 7.2.1仪器设备 毛玻璃;宽约200mm,长约300mm 7.2.1.1 7.2.1.2游标卡尺;精度0.02mm 7.2.1.3干燥箱:温度105C士5C 7.2.1.4其他:干燥器、称量盒、调泥刀、调土m(或小搪瓷碗),刮刀,蒸水等 7.2.2试验步骤 7.2.2.1取已按4.2处理的试样100g,按7.1.2.1制备试样,或从液限试验制备好的试样中取约30g备 用 塑性较低的原料(拌水陈化后试样不易黏结在一起,较难成型),如煤研石,砂质页岩,混合料等,可 以将拌水陈化的试样经对辐处理后备用 7.2.2.2为了使制备的试样含水率接近于塑限,可将试样在手中揉捏至不粘手,或将试样捏扁,如出现 裂缝,表示含水率已接近塑限 7.2.2.3取接近塑限的试样一小块,先用手搓成椭圆形,然后再用手掌在毛玻璃板上轻轻搓滚 搓滚时 手掌均匀施加压力于泥条上,不得使泥条在毛玻璃板上无力滚动 说条长度不宜超过手掌宽度,在滚动 时不应从手掌下任一边脱出 泥条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产生中空现象 7.2.2.4若泥条搓成直径为3nmm时,仍未产生裂缝及断裂,表示这时试样的含水率高于塑限,应将其 捏成一团,按7.2.2.3继续搓滚,直至泥条直径等于3mm,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为止 若泥条直径大于 mm时断裂,表示试样含水率小于塑限,应加人适量蒸水,重复7.2.2.2和7.2.2.3的步骤,直至泥条 33 直径等于3mm时产生裂缝并断裂 7.2.2.5取合格断裂泥条3g一5g,放人称量盒内,随即盖紧盒盖,按5,2.15,2.3的步骤,测定其含水 率,即为塑限,精确至0.1% 7.2.2.6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差值不应大于1% 7.2.3结果计算 7.2.3.1按式(5)计算塑限
GB/T36495一2018 n 一a Wp ×100 5 m0 ma 式中 W 塑限,%; 试样(连同称量盒)湿质量,单位为克(g); m n0 试样(连同称量盒)干质量,单位为克(g); -称量盒的质量,单位为克(g). mg 7.2.3.2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7.3塑性指数 7.3.1按式(6)计算塑性指数 Ip=wL一w 式中 塑性指数; ! w 液性限度,仅取百分号前的数值; w 塑性限度,仅取百分号前的数值 7.3.2结果精确至0.1 8 普氏拌合水率、临界含水率、干燥敏感性系数和干燥线收缩率试验 8.1普氏拌合水率试验 8.1.1仪器设备 8.1.1.1普氏塑性仪:如图2所示 说明 -底座; 冲压盘; 支架; 试件; 导杆; 水平仪; 水平调节螺栓(支脚) -刻度标尺 紧固螺栓; 图2普氏塑性仪
GB/36495一2018 8.1.1.2半圆样模;如图3所示 图3半圆样模 8.1.1.3手工取样器;如图4所示,取样筒内径35mm士0.5, mm,高60mm 取样饰 顶杆手柄 图4手工取样器 8.1.1.4电子天平;精度0.01g 8.1.1.5干燥箱:温度105C士5C 8.1.1.6其他:干燥器、凡士林,称量盒,切割刀,橡皮板、瓷盆,蒸僧水等 8.1.2试验步骤 8.1.2.1取已按4.2处理好的试样4kg一5kg,在其塑性范围内选用3种拌合水量 8.1.2.2将试样按确定好的拌合水量拌合均匀,密封存放24h,使水分匀化 8.1.2.3将陈化24h的试样取出,用手捏合并在橡皮板上摔练成长约80mmm、宽约40mm、高约70mm的 长方体 8.1.2.4将手工取样器顶杆手柄拉出,内壁抹上一薄层凡士林,垂直徐徐压人泥块至筒满,用切割刀将 多余试样沿筒边切掉,推动手柄,将泥柱慢慢推出放在半圆样模上 用刀沿半圆样模切割槽,精确地将 泥柱切剐成两切面平行,高度为40mm(hw)的圆柱体试件,每种拌合水量试件取2块 8.1.2.5调整冲压盘面与底座之间高度为186mm,拧紧螺栓 将被测试件放在仪器底盘中心的圆圈 内,使试件尽量居中 8.1.2.6松开普氏塑性仪紧固螺栓,使冲压盘沿套管自由下落,冲压试件,待导杆稳定后,读标尺即得试 件冲压后的高度h,精确至1nmm 按8.1.3.1计算变形比,精确至0.01 8.1.2.7提起仪器冲压盘,将冲压后的试件取出,剥掉外层,取中间的试样10g左右,放人称量盒内,立 即盖好盒盖,称量湿试样质量(连同称量盒) )11 8.1.2.8揭开称量盒盖,将称量盒与盒盖一同放人干燥箱,在温度105C士5C下烘至恒重 8.1.2.9将烘至恒重的称量盒取出,盖好盒盖,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干试样质量(连同称量 盒)m用 按8.1.3.2计算含水率,精确至0.01% 8.1.2.10重复8.1.2.28.1.2.9的步骤,测试另外两种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变形比和含水率 8.1.3结果计算与绘图 8.1.3.1 变形比(a) 8.1.3.1.1按式(7)计算
GB/T36495一2018 h 式中 -变形比 h 试件原始高度40mm,单位为毫米mm)5 试件冲压后高度,单位为毫米(mm) h 8.1.3.1.2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8.1.3.2含水率(w 8.1.3.2.1按式(8)计算 W= ×100 mo一m 式中 W 含水率,%; -湿土质量,单位为克(g); m 干土质量,单位为克(g):; m 称量盒的质量,单位为克(g). n 8.1.3.2.2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8.1.3.3绘图 8.1.3.3.1以含水率(W)为纵坐标,其相应变形比(a)为横坐标,绘制塑性曲线图 塑性曲线示意图如 图5所示 含水率W/% 2t s 2 20 1.21.41.61.82.02.22.42.6变形比a 图5塑性曲线示意图 8.1.3.3.2从横坐标a=2处作垂直线与曲线相交,由交点引水平线同纵坐标相交的含水率即为普氏拌 合水率(干基),见图5 8.2临界含水率、干燥敏感性系数和干燥线收缩率试验 8.2.1仪器设备 8.2.1.1 擀泥辐:如图6所示
GB/36495一2018 656mm 40mm 图6擀泥辑 8.2.1.2泥片取样器:如图7所示 图7泥片取样器 8.2.1.3天平:精度0.01g 8.2.1.4游标卡尺:量程150mm,精度0.021 mm 8.2.1.5干燥箱:温度105C士5 8.2.1.6其他:蒸僧水,湿布,玻璃板、润滑油、凡士林等 8.2.2试件制备 mmm×60 8.2.2.1将玻璃板清洗干净并烘干 玻璃板2块,每块面积约60 mm 8.2.2.2取已按4.2处理好的试样1.5kg,按普氏拌合水率加人适量的蒸憎水拌合均匀,封存24h 8.2.2.3准备好湿布、玻璃板和泥片取样器待用 湿布2块以手拧紧不滴水为准;在每块玻璃板上抹 -薄层凡士林,并称重(m)、编号 8.2.2.4将陈化24h的试样,摔练成约20mm厚的泥块,置于铺有湿布的橡皮板(或其他不吸水的平 台上,在泥块上再铺一块湿布,用擀泥辐呈90"方向交替碾压,用力要均匀,每一方向每次需来回碾压 不可使泥片厚薄不一,碾压至泥块面积不再增加时停止 8.2.2.5泥块碾压停止时形成的泥片厚度为8mm,取掉泥片上的湿布,将取样器的顶杆拉起并扣在泥 块上裁取试件,然后用顶杆推出试件置于玻璃板上 取两块试件进行平行试验,试件尺寸为50mmX 50mm×8mm 8.2.3试验步骤 在试件上用小刀划两条对角线,用游标卡尺分别在两条对角线上压出间距(L.)为0mm士 8.2.3.1 0.02mm 的线段,在试件表面压痕时,禁止挪动玻璃板,然后在线段上做标记 迅速称量试件质量,精 确到0,01g,此时试件含水率为成型含水率(W). 8.2.3.2将试件放在温度为16C~32C的室内自然干燥,避免太阳直接照射 8.2.3.3每隔3h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每条线段长度(Li、L),精确至0.02mm,并连同玻璃板一起 称量质量(m2),精确至0.01g;直至连续2次测量两块试件4条线段长度平均值之差小于0.05" 为 mm 止 测量线段长度及称重应准确、迅速 8.2.3.4将试件放人干燥箱,在温度为105士5C下烘至恒重 取出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然后测 量试件的每条线段长度(Ll、Le),精确至0.02mm;连同玻璃板一起称量干质量(m),精确到0.01g
GB/T36495一2018 8.2.3.5计算成型时及各次测量时的含水率w及所对应的线收缩值L 8.2.4结果计算 8.2.4.1临界含水率 8.2.4.1.1含水率(含成型含水率)按式(9)计算,精确至0.1% 7 m W ×100 m 1o 式中 w 试件含水率,% 在干燥过程中,试件连同玻璃板的湿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件连同玻璃板的干质量,单位为克(g); m0 玻璃板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8.2.4.1.2每块试件线收缩值AL,按式(10)计算,精确至0.01mm. L!十L" (10 L,=L- 式中 试验期间,试件线收缩值,单位为毫米(mm); L 试件上两条线段的初始长度(50mm),单位为毫米(mm). L0 试验期间,试件上第一条线段长度,单位为毫米(mm)3 ! 试验期间,试件上第二条线段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 8.2.4.1.3试样的线收缩值以两块试件线收缩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01mm 以试件含水率w为横坐标.线收缩值工为纵坐标绘图.干燥收缩阶段与收缩停止后的两系 8.2.4.1.4 直线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临界含水率w.精确至0.1% 试件的线收缩值与含水 率的关系曲线示意图见图8 临界含水率/% 含水率/% 图8试件的线收缩值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8.2.4.2干燥敏感性系数 按式(ll)计算,精确至0.l W K= -一1 w 式中 K 干燥敏感性系数; 10
GB/36495一2018 W -试件成型含水率,% W -临界含水率,% 8.2.4.3干燥线收缩率 8.2.4.3.1每块试件的干燥线收缩率按式(12),式(13)计算 L十Ll2 L=L 12 La ×100 13 ya 式中 -干燥后,试件线收缩值,单位为毫米(mm) AL4 ! -试件上两条线段的初始长度(50mm),单位为毫米(mm); 干燥后,试件上第一条线段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d1 干燥后,试件上第二条线段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2 试件干燥线收缩率,% ya 8.2.4.3.2试样的干燥线收缩率y以两块试件干燥线收缩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8.2.5平行试验重复性 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 两次试验差值中临界含水率不应大于1%,干燥敏感性系数不应大 于0.2,干燥线收缩率不应大于0.6% 否则试验结果无效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 受检单位; 试样名称、编号、数量及状态" b 检验项目、依据标准; c d 检验条件; 所用的主要试验仪器; e 试验结果与评定 f 检验单位、检验人员、审核人员、日期及其他 g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36495-2018解析

烧结砖瓦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物理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了保证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砖瓦产品,必须对原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36495-2018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业界通用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烧结砖瓦原料的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包括试样制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结果计算等方面。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是物理性能试验的第一步。根据GB/T36495-2018,试样要求制备成高度、宽度和厚度均为40mm的长方体状。在制备过程中需注意材料的干湿状态以及成型方式的统一性。

试验条件

在进行物理性能测试之前,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相应的调节。根据标准,试验室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0℃±5℃,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60%~70%。同时,试验仪器的精度也需要符合标准的要求。

试验方法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一般包括强度试验和吸水率试验两个方面。其中,强度试验主要是指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吸水率试验则是指试样在一定时间内所吸收的水分量与试样质量之比。

抗压强度试验

抗压强度试验用于测定样品所承受的最大压力。测试时将试样放置于试验机上,在规定的载荷速率下逐渐施加压力,直至试样破坏。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试样的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试验

抗折强度试验用于测定样品在承受一定负荷作用下的抵抗力。测试时将试样放置于支撑装置上,施加一定的载荷,然后将载荷逐渐增加,直至试样破坏。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试样的抗折强度。

吸水率试验

吸水率试验是通过比较试样的初始质量和试样浸泡水中后的质量,来计算试样吸水率的百分比。具体步骤为:先将试样置于自然状态下,记录其初始质量;然后将试样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后用干棉布轻压试样表面的水分,再称重并记录试样的质量。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试样的吸水率百分比。

结果计算

在完成试验后,需要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强度试验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最大荷载除以试样横截面积来计算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吸水率试验则是将试样吸水后的质量与试样初始质量之差除以试样初始质量,得到试样的吸水率百分比。

总之,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36495-2018能够有效地保证砖瓦产品的质量,并且对于建筑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静电性的测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玻璃纤维无捻粗纱静电性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玻璃纤维无捻粗纱静电性的测定的编号:GB/T36494-2018。玻璃纤维无捻粗纱静电性的测定共有7页,发布于2019-06-01
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的编号:GB/T36496-2018。含氨(铵)废液处理处置方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19-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