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100-2013

建筑墙板试验方法

Testmethodsforbuildingwallboar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墙板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墙板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0100-2013。建筑墙板试验方法共有25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7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00.01
  • 实施日期2014-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5页
  • 文件大小568.12KB

建筑墙板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30100一2013 建筑墙板试验方法 Testmethodsforbuildingwaoard 2013-12-31发布 2014-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100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环境及试验条件 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 面密度 含水率、吸水率及相对含水率 抗压强度、软化系数、抗冻性、碳化系数 抗折强度 l0 抗弯荷载 11抗冲击性 吊挂力 12 13抗拉拔 干燥收缩 C 14 15泛霜、抗返卤性 20 16抗渗透性、不透水性" 21 17 试验报告 22
GB/T30100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山水环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西安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新宇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贵州省建材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迎,杨展,邢珊,张静,侯文虎、,陈军,洪波、夏莉娜,蒋德勇、林玲、周炫
GB/T30100一2013 建筑墙板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墙板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面密度、含水率吸水率,相对含水率、抗压强度、软化 系数,、抗冻性、碳化系数、抗折强度、抗弯荷载、抗冲击性、吊挂力、抗拉拔、干燥收缩,泛霜、抗返卤性、抗 渗透性和不透水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用建筑墙板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8968 墙体材料术请 GB/T25183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用净浆材料 术语和定义 GB/T1896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试验环境及试验条件 除特别标明外,试验均在常温常湿环境条件下进行,所有受检墙板都应达到产品规定的养护龄期 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 5.1量具 5.1.1钢直尺;精度0.5mm 5.1.2钢卷尺;精度1mm. 5.1.3游标卡尺:精度0.02mm 5.1.4塞尺;精度0.01mm 5.1.5靠尺:量程2m 55. 1.6读数显微镜;精度0.01mm 5.1.7内外卡钳 5.2外观质量检测 对受测板,视距0.5m左右,目测有无外露增强纤维、贯通裂纹、泛霜;用钢直尺测量板面裂缝长度、 蜂窝气孔、缺棱掉角数据,读数精确至1mm;用读数显微镜测量裂缝宽度,读数精确至0.1mm,并记录 数量
GB/T30100一2013 5.3尺寸偏差检测 5.3.1长度 用钢卷尺检测,读数精确至1 ,测量3处,如图1所示 取3处测量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检 mm, 测结果 板边两处;靠近两板边100mm处,平行于该板边; 板中一处;过两板端中点 单位为毫米 长度测量位置 图1 5.3.2宽度 用钢卷尺检测,读数精确至1mm,测量3处,如图2所示 取3处测量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检 测结果 板端两处;靠近两板端100mm处,平行于该板端; 板中一处:过两板端中点 单位为毫米 100 m/2 图2宽度测量位置 5.3.3厚度 厚度大于25mm的厚板,在各距板两端100mm处,两边100mm及横向中线处布置测点;厚度小 于或等于25mm的薄板,在各距板两端20mm处,两边20mm及横向中线处布置测点,如图3所示共 测量6处 厚板用钢直尺,外卡钳和游标卡尺配合测量,薄板直接用游标卡尺测量读数精确至
GB/T30100一2013 0.02 mm,记录数据,取6处测量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检验结果,修约至0.1 mm 单位为毫米 100(20) 100(20) I/2 图3厚度测量位置 5.3.4壁厚 在受检空心板端部用钢直尺测3处,分别测量板的上下壁厚及孔间壁厚的最薄处,读数精确至 0.5mm,如目测空心板中间的上下壁厚有明显差别,可沿板宽截开测其壁厚,取其最小值为检验结果, 修约至1mm 5.3.5板面平整度 受检板两面各测量3处,共6处 第一处;使靠尺中点靠近板面中心,靠尺尺身重合于板面的一条 对角线;第二处和第三处;靠尺位置关于板面中心对称,靠尺一端位于板面另一条对角线端点,靠尺另一 端交于对边板边中心,如图4所示,条板另一面测量位置与图示位置关于条板中心对称 用2m靠尺和 楔型塞尺测量 记录每处靠尺与板面最大间隙的读数,读数精确至0.1mm 取6处测量数据的最大值 为检验结果,修约至0.5mm 单位为毫米 图4板面平整度测量位置 5.3.6对角线差 用钢卷尺测量墙板上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取两个测量数据的差值为检测结果,结果修约至 mm
GB/T30100一2013 5.3.7 侧向弯曲 通过板边端点沿板面拉直测线,用钢直尺测量板两侧的侧向弯曲处,取最大值为检测结果,修约至 0.5mm 面密度 6.1 仪器设备 6.1.1台秤;精度0.05kg 6.1.2钢卷尺;精度1mm. 6.2试验状态调节 将墙板在常温常湿环境条件下放置3d之后再进行面密度试验 6.3试验步骤 6.3.1取3块墙板为一组样本进行试验,用台秤称取试验墙板质量m,读数精确至0.05kg 6.3.2按照5.3的规定测量墙板的长度和宽度,结果以平均值表示,修约至1mm 6.4结果计算 6.4.1每块墙板试件的面密度按式(1)计算,修约至0.lkg/m' '-厅 式中: 试件的面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试件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n -试件的长度尺寸,单位为米(m); B -试件的宽度尺寸,单位为米(m) 6.4.2墙板的面密度以3块墙板试件面密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修约至1kg/m 含水率、吸水率及相对含水率 7.1 仪器设备 7.1.1电子称;精度0.001kg 7.1.2电热鼓风干燥箱:控温灵敏度士1C 7.1.3水箱或水池 7.2试件制取 取3块墙板,在距墙板板端不小于25mm的中间位置,分别沿墙板板长方向截取试件一件,共3件 为一组样本,试件宽度为100mm,长度与墙板宽度尺寸相同如果板宽<800mm,则试件切取长度为 板宽;如果板宽>800mm,则试件切取长度为600mm),厚度与墙板厚度尺寸相同 将墙板在常温常 湿环境条件下放置3d之后再进行试验 7.3试验步骤 7.3.1 试件取样后立即称取其取样质量.,,精确至0.o1kE
GB/T30100一2013 7.3.2将试件送人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干燥24h,干燥温度见表1 此后每隔2h称量一次,直至前后两 次称量值之差不超过后一次称量值的0.2%为止 表1不同材料墙板干燥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墙板种类 水泥、混凝土类墙板 石膏墙板 复合墙板 干燥温度 05士5 40土2 60土2 试件冷却至室温,立即称量其绝干质量朋,,精确至0olke 7.3.3 7.3.4将试件放在10C以上的水中 试件用支架悬置,不与水池底部和侧壁紧贴,试件上表面距水面 不小于30mm,24h后取出试件,用湿毛巾吸去试件表面附着水分,称量试件饱水质量m2,精确至 0.01kg 7.4结果计算 7.4.1每个试件的含水率按式(2)计算,修约至0.1% m二mla w= ×100 n 式中: 试件的含水率,%; W 试件的取样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1 试件的绝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 墙板的含水率w以3个试件含水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修约至0.1% 7.4.2每个试件的吸水率按式(3)计算,修约至0.1% mA一m W,= ×100 m0 式中: W, 试件的吸水率,%; 试件的饱水质量,单位为下克(ke) 1” -试件的绝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 墙板的吸水率w,以3个试件吸水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7.4.3墙板的相对含水率按式(4)计算表示,修约至0.1% W ×100 w= w 式中: W -墙板的相对含水率,%; W -墙板的含水率,%; w -墙板的吸水率,% 抗压强度、软化系数、抗冻性、碳化系数 仪器设备和试剂 8.1 8.1.1仪器设备 8.1.1.1万能试验机:精度I级
GB/T30100一2013 8.1.1.2钢直尺:精度0.5mm 8.1.1.3低温试验箱或冷库,温度可降至一20C以下 8.1.1.4电子称;精度0.001kg 8.1.1.5水箱或水池 8.1.1.6碳化箱;下部设有进气孔,上部设有排气孔,且有湿度观察装置,盖门须严密 8.1.1.7 二氧化碳钢瓶 8.1.1.8气体分析仪 8.1.1.9温湿度仪,流量计 8.1.2试剂 8.1.2.1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大于80%(质量分数). 8.1.2.2质量分数1%酚酞溶液;用浓度为70%质量分数)的乙醇配置 8.2试件制取 取3块墙板在距墙板板端不小于25mm的中间位置,分别沿墙板板宽方向依次截取厚度为试件 厚度尺寸、长度为100mm,宽度为100mm的单元体试件各6块(对于空心墙板,长度包括一个完整孔 及两条完整孔间肋的单元体试件),其中抗压强度、软化系数、抗冻性分别任取其中3块试件,共9块试 件;碳化系数取8块试件,其中5块用于碳化深度检查,3块用于碳化试验 8.3抗压强度 8.3.1取3块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采用GB/T25183规定的净浆材料处理试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使之成为相互平行且与试件孔洞圆柱轴线垂直的平面,并用水平尺调至水平 8.3.2制成的抹面试样应置于不低于10的不通风室内养护不少于4h再进行试验 8.3.3用钢直尺分别测量每个试件受压面的长,宽方向中间位置尺寸各两个,分别取其平均值,修约至 mm 8.3.4将试件置于试验机承压板上,使试件的轴线与试验机压板的压力中心重合,以0.05MPa/s~ 0.10MPa/s的速度加荷,直至试件破坏 记录最大破坏荷载P 8.4软化系数 8.4.1另取3块试件进行软化系数试验,将试件泡人20C士2的水中,试件用支架悬置,不与水池底 部和侧壁紧贴,试件上表面距水面不小于30mnm,48h后取出,在支架上滴水】min,表面用拧干的湿毛 巾抹干 8.4.2按8.3规定的方法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8.5抗冻性 8.5.1取3块试件进行抗冻性试验,分别检查3块试件的外表面,如有裂纹、缺棱等缺陷,在缺陷处涂上 油漆,注明编号,静置待干 8.5.2将3个冻融试件放人10C一25C水池或水箱中,水面高于试件30mm以上,试件间隔不小于 浸泡48h后取出试件,在支架上滴水1min,表面用拧干的湿毛巾抹干,立即称量试件饱和面 30mm 干状态的质量m,精确至1 g 8.5.3将冻融试件放人预先降至一15C的低温试验箱内,试样之间、试样与低温试验箱侧壁之间的距 离不应小于30mm 待低温试验箱温度重新降到-15开始计时,并在一15C-20范围内保持
GB/T30100一2013 4h,然后取出试样,再放人10C一25C的水池或水箱中融化2h,水面高于试件30mm以上,试件间隔 不小于30mm,如此为一个冻融循环 8.5.4冻融循环结束后,取出试件,检查试件的破坏情况,如开裂,剥落等,做好记录 8.5.5按8.5.2方法称量试件冻融后饱和面干状态的质量m 8.5.6冻融试件静置24h后,按照8.3规定的方法进抗压强度试验 8.6碳化系数 8.6.1试验环境条件 8.6.1.1湿度 碳化过程的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下 8.6.1.2二氧化碳浓度 8.6.1.2.1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二氧化碳浓度采用气体分析仪测定,第一、,二天每隔2h测定一次,以后每隔4h测定一次,精确至 1%(质量分数) 并根据测得的二氧化碳,随时调节其流量 8.6.1.2.2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和控制 如图5所示,装配人工碳化装置,调节二氧化碳钢瓶的针形阀,控制流量使二氧化碳浓度达60% 质量分数)以上 说明: 二氧化碳钢瓶 碳化箱; 试件 箱盖 进气口; 接气体分析仪 图5人工碳化装置示意图
GB/T30100一2013 8.6.2试验步骤 8.6.2.1将用于碳化试验的8块试件在室内放置7d,然后放人碳化箱内进行碳化,试件间隔不得小于 20mm 8.6.2.2从第十天开始,每5d将用于碳化深度检测试件取出1块劈开,用1%酚酣乙醇溶液检查碳化 程度,当试样中心不显红色时,则认为试件已经全部碳化 8.6.2.3将已经全部碳化或进行碳化28d后仍未完全碳化的3个试件于室内放置24h36h后,按 8.3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结果计算 8.7 8.7.1抗压强度 8.7.1.1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按式(5)计算,修约至0.1MPa R= =文B 式中 R -试件的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破坏荷载,单位为牛顿(N). -试件受压面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试件受压面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B 8.7.1.2墙板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为其自然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以3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计 算和评定,结果修约至0.1MPa 如果其中一个试件的抗压强度与3个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之差超过 平均值的20%,则抗压强度值按另两个试件的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如果有两个试件与抗压强 度平均值之差超过规定,则实验结果无效,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8.7.2软化系数 按式(6)计算,结果修约至0.01 式中: 墙板的软化系数; R -饱和含水状态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自然状态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8.7.3抗冻性 8.7.3.1记录3个冻融试件的外观检查结果 8.7.3.2每个试件质量损失率按式(7)计算,修约至0.1% 73 7 K = ×10o 式中 K -试件的质量损失率,%; 试件冻融前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13
GB/T30100一2013 试件冻融后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1 墙板的质量损失率以3个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平均值表示,结果修约至0.1% 8.7.3.3抗压强度损失率按式(8)计算,修约至0.,1% 一R (8 ×100 K良一 R 式中: K8 墙板的强度损失率,%; R -冻融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R -自然状态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8.7.3.4抗冻性试验结果以试件冻融后的外观质量、质量损失率以及强度损失率表示 8.7.4碳化系数 按式(9)计算,结果修约至0.01 R 式中: K -墙板的碳化系数; R -碳化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R -自然状态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抗折强度 9.1试验设备 9.1.1抗折试验机:精度I级 9.1.2钢直尺;精度0.5mm g.1.3游标卡尺:精度0.02mm. 9.2试件制取 厚度小于等于25mm的薄板进行此项试验 取两块整板,在每块板距板边不小于25mm的中间 部分对称位置截取两块250mm×250mm×板厚的试件,共4个试件 9.3试验步骤 9.3.1试验前均将试件置于常温常湿环境条件下3d之后再进行试验 mmm30mm的金属杆,使平板中心线与加荷 9.3.2试件正面朝上置于支座上,支座及压杆为直径201 杆中心线重合,下支座跨距为215mm,如图6所示 9.3.3控制加荷速度为20N/s士5N/s,读取破坏荷载,测量断裂处试件宽度及两端点的厚度 然后将 试件重新拼合,在垂直方向上再做第二次抗折,再测量断裂处试件宽度及两端点的厚度 试件宽度和试 件厚度分别用钢直尺和游标卡尺测量,试件宽度修约至1nmm,试件厚度修约至0.1mm
GB/T30100一2013 说明 试件 2 压杆; 支座 图6抗折试验示意图 9.4结果计算 9.4.1每个试件单向的抗折强度按式(1o)计算,结果修约至0.01MPa 3L (10 2be 式中: 试件的抗折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S 试件的破坏荷载.单位为牛(N); b 试件的支距,单位为毫米(mm); 试件断面宽度,单位为毫米(mm). 试件断面厚度,单位为毫米(mm),二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试件的抗折强度为两个方向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结果修约至0.01MPa 9.4.2墙板的抗折强度以4个试件的平均值表示,结果修约至0.1MPa 抗弯荷载 l 10.1仪器设备 10.1.1加压装置;量程不小于10kN,精度0.1kN 10.1.2钢卷尺;精度1mm 10.1.3百分表;精度0.01mm. 10.1.4试验架 10.2均布荷载试验 10.2.1试验墙板的长度尺寸应不小于2m. 10.2.2试验取整块墙板,墙板长L ,将墙板试件放在支座长度大于板宽的两个平行支座上,支座的间 距调整至L(Ln一100)mmm, 1,两端伸出长度相同 10o
GB/T30100一2013 10.2.3荷载通过分配梁以及压轴均匀施加于试验墙板上,当需要测试挠度时,可在墙板上安装4个百 分表,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7 单位为毫米 墙板 50 0 L/2 说明: 固定饺支座; 滚动钦支座(g60钢柱); 承压板(100×板宽); 压轴(34x3×600无缝钢管,配60×600三角肋板) 七 压轴(634 3×600无缝钢管,配60×600三角肋板); -分配梁(120×80×3矩形钢管); 分配梁(50×80X4矩形钢管); 球绞座(80×20). 百分表f、f2、f、fg 图7均布荷载抗弯承载试验试验装置示意图 10.2.4空载静置2nmin,记录百分表初始读数,精确至0.01mm 采用分级施加荷载法,均匀施加荷载 P(N)于试件,每级荷载为试件重量w(N)的30% 分配梁、压轴等装置的总重量w,(N),第一级荷载 为P=(0.3w一wp)N,第二级荷载为P=(0.3w)N 10.2.5每级加荷完成后,静置2min,直至加荷至墙板产品标准规定的抗弯荷载,静置5min 若此时 试件仍未破坏,可继续施加荷载,按同样的分级加荷方式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此时的最大破坏荷载 Pm,墙板的最大均布破坏荷载即为(尸m十w)N 每级加荷完成静置后记录百分表的读数,精确 至0.01 mm 1l
GB/I30100一2013 10.2.6挠度按式(11)计算,结果修约至0.01 mm (11 a=f 一f 式中: -墙板的挠度,单位为毫米(n mm; -墙版中的平均位移量:/.=.单位为毫米(rmm) -墙板中间两点的位移量,单位为毫米(mm); fl、f2 fu十f 支座平均下沉位移量,f=- ,单位为毫米(n mm; 两支座的下沉位移量,单位为毫米(mm) fb、h 10.2.7试验结果仅适用于所测试件长度尺寸以内的墙板 10.3集中荷载试验 10.3.1试验墙板的长度尺寸不应小于2m 10.3.2试验取整块墙板,墙板长L ,将墙板试件放在支座长度大于板宽的两个平行支座上,支座的间 距调整至L(L 一100)mm,两端伸出长度相同 10.3.3试件正面朝上置于支座上,压杆直径为634的圆钢,使平板中心线于加荷杆中心线重合,试验 装置示意图见图8. 单位为毫米 图8集中荷载抗弯承载试验试验装置示意图 10.3.4集中荷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分级荷载量、每级荷载的加载时间与均布荷载试验相同,按同样的 分级加荷方式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破坏荷载,即为墙板的最大集中破坏荷载 10.3.5试验结果仅适用于所测试件长度尺寸以内的墙板 11 抗冲击性 11.1试验设备 11.1. 冲击球;钢球质量500g士5g 11.1.2试验用砂:符合GB/T17671中规定的IsO标准砂 11.1.3钢直尺:精度1 mm 1.1.4落球法抗冲击试验架 1.1.5砂袋法抗冲击试验架 11.1.6标准砂袋;重30kg 1.1.7 吊绳直轻10mm左有 12
GB/T30100一2013 11.2落球法抗冲击试验 11.2.1试样制取 厚度小于或等于25mm的薄板进行此项试验 取两块整板,在每块板距板边不小于25mm的中 间部分对称位置截取两块500nmm×400nmm×板厚的试件,共4个试件 1.2.2试验步骤 1.2.2.1在抗冲击性试验仪的底盘内均匀铺满砂,用刮尺刮平,抗冲击试验仪底盘的长宽尺寸大于试 件尺寸100mm以上,砂层高度为100mm,如图9所示 说明 钢球; 试件; 砂 图9落球法冲击试验图 11.2.2.2将试件正面朝上放置在砂表面,轻轻按压试样,确保试样背面与砂紧密接触 11.2.2.3使钢球从指定高度自由落在试件的中心点上,不同厚度试件的落球冲击高度见表2 记录试 件背面裂纹情况,以4个试件最严重情况作为试验结果 表2落球冲击高度 单位为毫米 14 >14 试样厚度 10 12 落球高度h 250 300 450 650 800 1000 1200 1400 11.3砂袋法抗冲击试验 11.3.1厚度大于25mm的墙板进行此项试验,试验墙板的长度尺寸不应小于2 m 1.3.2取3块墙板为一组样板,按图10所示组装并固定,上下钢管中心间距为板长减去100mm,即 (L一100)mm 板缝用与板材材质相符的专用砂浆粘结,板与板之间挤紧,接缝处用玻璃纤维布搭接 并用砂浆压实,刮平 24h后将装有30kg重,粒径2mm以下细砂的标准砂袋(见图1)用直径10mm左右的绳子 11.3.3 固定在其中心距板面100mm的钢环上,使砂袋垂悬状态时的重心位于L/2高度处 11.3.4以绳长为半径沿圆弧将砂袋在与板面垂直的平面内拉开,使重心提高500mm(标尺测量,然 13
GB/T30100一2013 后自由摆动下落,冲击设定位置,反复5次 1.3.5 目测板而有无贯通裂缝,记录试验结果 11.3.6试验结果仅适用于所测试件长度尺寸以内的墙板 单位为毫米 100 员 g00 800 说明: -钢管(650 mm; 横梁紧固装置 -固定横梁(10*热轧等边角钢; 固定架; -墙板拼装的隔墙试件; 标准砂袋 -吊绳直径10mm左右); 吊环 图10砂袋法抗冲击试验图 单位为毫米 200 说明 -帆布 注砂口 砂袋吊带(厚6mm,宽40nmm、长70mm 图11标准砂袋 14
GB/T30100一2013 12 吊挂力 12.1仪器和工具 12.1.1锚固件;一般指锚固螺栓或锚钉,由墙板生产厂家推荐或产品标准规定 如无要求,可使用M6 膨胀螺栓或其他锚固件 12.1.2不锈钢垫板A、B;厚度为1mm士0.2mm,如图12,图13所示 单位为毫米 85 图12垫板A 12.1.3钢质吊挂件;厚度不小于3mm,表面光滑平整,如图14所示 1,可安装于吊挂件上或通过划线方式,测量吊挂件相对于墙 12.1.4位移测量装置:精度不小于0.1mm 板表面的位移 12.1.5加荷装置;可采用重物加载,或其他加载方式,但在加载时不应对锚固点产生冲击和振动 12.2试验步骤 试验墙板的长度尺寸不应小于2m, 12.2.1 12.2.2取整块墙板垂直固定,采用合适的锚固件将垫板A,B及吊挂件安装于墙板中高1500mm处 垫板A、B放置于吊挂件与墙板中间,吊挂试验示意图见图15(对于空心墙板,所使用锚固件应安装于 墙板最薄处 15
GB/T30100一2013 单位为毫米 100 25 图13垫板B 单位为毫米 - 因件预留孔 200 7o 施加品挂力 祈载扎 20 32 图14吊挂件 16
GB/T30100一2013 清板试件 向上拉力 -垫板A 固件 垫板B 吊挂力荷载 图15吊挂试验示意图 12.2.3对垫板A施加向上拉力荷载20N士1N 12.2.4记录位移测量装置初始读数或在墙板上标明吊挂件的初始位置 12.2.5对吊挂件施加平行于墙板的吊挂力荷载,在不少于10、的时间里由0逐渐加至250N士7.5N 12.2.6吊挂力荷载在250N持荷1min,记录期间墙板的任何变化 卸去吊挂荷载,观察垫板A,B是否松动脱落,测量吊挂件的位移是否超过2mm,并记录试验 12.2.7 结果 13 抗拉拔 13.1 仪器和工具 13.1.1锚固件;一般指错固螺栓或错钉,由墙板生产厂家推荐或产品标准规定 如无要求,可使用M6 膨胀螺栓或其他锚固件 13.1.2不锈钢垫板A;厚度为1mm士0.2mm,如图12所示 13.1.3钢质拉拔件;厚度不小于3mm,表面光滑平整,如图16所示 13.1.4加荷装置;可采用重物加载,或其他加载方式,但在加载时不应对错固点产生冲击和振动 17
GB/T30100一2013 单位为毫米 错固件预置孔 0 错件预面孔 卡十 施加粒拔 有载扎 图16拉拔件 13.2试验步骤 13.2.1试验墙板的长度尺寸不应小于2m 取整块墙板垂直固定,采用合适的锚固件将垫板A及拉拔件安装于墙板中高1500m处,垫 13.2.2 板A放置于拉拔件与墙板中间,拉拔试验示意图见图17(对于空心墙板,所使用锚固件应安装于墙板最 薄处) 墙板试件 向上拉力 销固件 拉拔荷载 垫板人 图17拉拔试验示意图 13.2.3对垫板A施加向上拉力荷载20N士1N 13.2.4对拉拔件施加垂直于墙板的拉拔力荷载,在不少于10、的时间里由0逐渐加至100N士3N 13.2.5拉拔力荷载在100N持荷1min.记录期间墙板的任何变化 13.2.6卸去拉拔荷载,观察垫板A是否松动脱落,并记录试验结果 18
GB/T30100一2013 14 干燥收缩 14.1仪器设备 14.1.1调温调湿箱:温度范围0C100C,相对湿度范围20%~98% 14.1.2千分尺;精度0.01mm 14.1.3配有百分表的比长仪(立式或卧式);精度0.01 mm 14.2试件制取 14.2.1取3块墙板,在距墙板板端不小于25mm的中间位置,分别沿板长方向截取高度为100 mm 长度为板宽(如果板宽<800mm,则试件切取长度为板宽;如果板宽>800mm则试件切取长度为 600mm),厚度为板厚的试件各一个,共截取3个试件,分别测量干燥收缩值 试件表面不应有可见裂 纹、气孔、蜂窝等缺陷 mm 在每个试件两个端面中心各钻 14.2.2采用千分尺测量两个收缩头的长度列和精确至0.01 mm10r mm16t 一个直径8 mm,深度14 mm的孔洞如试件端面为凹槽,可做切平处理,之后钻孔). 在孔洞内灌人水玻璃调合的水泥浆或其他刚性胶粘剂,然后在孔洞内埋置如图18所示的收缩头,使每 个收缩头的中心线均与试件的中心线重合,且使收缩头露出试件外的那部分测头的长度均在4m mm 6mm之间 单位为毫米 凶4位 .5 洁 12.5 其余 18 图18收缩头 14.2.3试件制备好放置1d后,检查测头是否安装牢固,否则重装 14.3试验步骤 14.3.1标准试验法 14.3.1.1将制备好的试件浸没在20C士2的水中,水面高出试件30mm,浸泡72h 14.3.1.2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拧干的湿布抹去表面水分,并将收缩测头擦干净,立刻采用千分尺/比 长仪或者其他精度不低于0.01mm的测量仪器测定初始长度L(含收缩头),精确至0.01mm 14.3.1.3将试件放人温度为20C士1,相对湿度为(43士2)%的调温调湿箱中 每天将试件取出 在20C士1C的房间内测量长度一次,直至达到干缩平衡,即连续3d内任意2d的测长读数波动值小 于0.01mm, n,最后测量试件干燥后的长度L,精确至0.01 mm 19
GB/T30100一2013 14.3.2快速试验法 14.3.2.1将制备好的试件浸没在20C士2C的水中,水面高出试件20mm,浸泡72h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拧干的湿布抹去表面水分,并将收缩测头擦干净,立刻采用千分尺/比 14.3.2.2 长仪或者其他精度不低于0.01mm的测量仪器测定初始长度L含收缩头),精确至0.01mm C士1C,相对湿度为(30士2)%(当箱内湿度 将试件置于调温调湿箱内,控制箱内温度为50 14.3.2.3 至35%左右时,放人盛有氯化钙饱和溶液的瓷盘,用以调节箱内湿度;如果湿度不易下降时,用无水氯 化钙调节) 14.3.2.4试验前两天每4h从箱内取出试件测量长度一次,以后每天测量一次 当试件取出后应立即 放人无吸湿剂的干燥器中,在温度为20C士2C的房间内冷却3h后进行测试 按14.3.2.2.l4.3.2.3所述步骤反复进行干燥、冷却和测试,直至达到干缩平衡,即连续3d内 14.3.2.5 任意2d的测长读数波动值小于0.01mm,最后测量试件干燥后的长度La,精确至0.01mm. 14.3.3结果计算 14.3.3.1试件干燥收缩值按式(12)计算 (12 ×1000 干不 式中 s 试件干燥收缩值,单位为毫米每米(mm/m) 试件初始长度(含收缩头),单位为毫米(mm); L -试件干燥后长度,单位为毫米(mm); " 收缩头长度,单位为毫米(mm). 717 14.3.3.2墙板的干燥收缩值取3个试件干燥收缩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修约至0.01mm/m 15 泛霜,抗返卤性 15.1试验设备 15.1.1干燥箱:控温灵敏度士1C 15.1.2调温调湿箱;温度范围0C100C,相对湿度范围20%一98% 15.1.3耐磨耐腐蚀的浅盘;容水深度为25 mm35mm 15.1.4能盖住浅盘的透明材料,在其中间部位开有大于试样宽度、长度尺寸5mm10mm的方形孔 15.2试件制备 取3块墙板,在每块板距板边不小于25mm的中间处截取250mm×250mm n×样品原厚的试件备 -个,3个试件为一组 15.3试验步骤 15.3.1泛霜试验 15.3.1.1清理试样表面,然后将试件在60C士5C的干燥箱中烘24h,取出冷却至常温 15.3.1.2将试样正面(非切割面)朝上分别置于浅盘中,往浅盘中注人蒸圜水,水面高度不应低于 心
GB/T30100一2013 20 mm 用透明材料覆盖在浅盘上,并将试样暴露在外面,记录时间(如果墙板试件厚度较薄,无法暴露 在外面,可在试件下方垫吸水海绵加高) 15.3.1.3试件浸在盘中的时间为7d,试验开始2d内经常加水以保持盘内水面高度,以后则保持浸在 水中即可 试验过程要求环境温度为16C一32C,相对湿度为35%一60% 15.3.1.4试验7d后取出试样,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放置4d 然后在60C土5C的干燥箱中干燥至 恒重,取出冷却至常温,记录干燥后的泛霜程度 泛霜程度划分为以下4种 15.3.1.5 无泛霜;试样表面的盐析几乎看不见 轻微泛霜;试样表面出现一层细小明显的霜膜,但试样表面仍然清晰 中等泛霜箱;试样部分表面或棱角出现明显霜层 严重泛霜;试样表面出现掉屑或脱皮的现象 15.3.2抗返卤性试验 15.3.2.1调节调温调湿箱,使其温度为30一35C,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90% 15.3.2.2将3个试件放置调温调湿箱中,24h后取出 15.3.2.3观察试件表面有无水珠或返潮 16 抗渗透性、不透水性 16.1试验仪器 16.1.1透明玻璃管;内径35mm,长度300mm 16.1.2钢直尺;精度1mm. 16.1.3抗渗透性,不透水性试验装置;如图19所示 单位为毫米 说明 试件 2 玻璃管; 周边处密封材料(可以是蜡,或是其他密封材料). 3 图19抗渗透性、不透水试验装置图 21
GB/T30100一2013 16.2试样制取 mm×250mm 取3块墙板,在每块板距板边不小于25mm的中间处截取250 n×样品原厚的试件, 3个试件为一组 16.3试验步骤 16.3.1将试件在温度为10一30C、相对湿度不小于50%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存放不少于24h后进 行试验 16.3.2选用不渗水的材料将试件与透明玻璃管的间隙密封好 对于空心墙板,透明玻璃管应位于墙 板试件孔洞上方 6.3.3 将水注人玻稍管,注水高度为250mm,静置 抗渗透性试验结果以静置2h后玻璃管内水位下降高度表示,精确至1mm. 6.3.4 16.3.5不透水性试验结果为静置2h观察受检试件的背面有无湿痕或者水滴形成 试验报告 17 至少包括如下项目 a)受检单位及产品名称; b)标准编号、检测项目; 试件编号、规格尺寸及数量; c) d)检测环境 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检测结果;每项性能试验的单个值和每组的算术平均值; f g检测单位、检测人、报告审核人、日期及其他 22

建筑墙板试验方法GB/T30100-2013

试验目的

建筑墙板试验方法GB/T30100-2013是为了确定墙板在使用条件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制定的。具体试验目的如下:

  • 确定墙板的抗弯强度;
  • 评估墙板在使用条件下的变形能力;
  • 评估墙板在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 试验机应符合GB/T16825.1-2008的规定,并保证精度和准确性;
  • 承载架应具有充足的刚度和强度,在试验中不会发生破坏;
  • 测量装置应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适应试验条件的变化。

试验步骤

建筑墙板试验方法GB/T30100-2013包括以下试验步骤:

  1. 准备试件,试件应符合GB/T7106-2008的规定;
  2. 安装试件,并调整好试验机及测量装置;
  3. 施加载荷,载荷的施加速率应符合GB/T16825.2-2008的要求;
  4. 记录载荷和试验时的变形量;
  5. 在达到最大载荷后,逐步卸载并记录载荷和试验时的变形量;
  6. 计算试验数据,包括抗弯强度、变形能力和稳定性等指标。

试验结果的判定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来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不同类型的墙板,采用不同的判定标准。具体如下:

  • 轻质隔墙板:按GB/T23931-2009的规定判定;
  • 纤维水泥板:按GB/T25988-2010的规定判定;
  • 硅酸盐彩钢板:按GB/T23247-2009的规定判定。

本文介绍了建筑墙板试验方法GB/T30100-2013的相关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装置、试验步骤和试验结果的判定。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范围。

和建筑墙板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热熔染色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热熔染色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热熔染色法的编号:GB/T2396-2013。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热熔染色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7号公告
工程机械轮胎耐久性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程机械轮胎耐久性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程机械轮胎耐久性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0193-2013。工程机械轮胎耐久性试验方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4-09-012013年第27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