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1200.1-2006

工业用氢氧化钠氯酸钠含量的测定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

Sodiumhydroxideforindustrialuse-Determinationofsodiumchloratecontent-O-Tolidinespectrometricmetho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用氢氧化钠氯酸钠含量的测定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用氢氧化钠氯酸钠含量的测定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的编号:GB/T11200.1-2006。工业用氢氧化钠氯酸钠含量的测定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共有8页,发布于2007-02-012007-02-01实施,代替GB/T11200.1-1989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1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1.060.40
  • 实施日期2007-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348.14KB

工业用氢氧化钠氯酸钠含量的测定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


国家标准 GB/T11200.1一2006 代替GB:/12o0.1-1989 工业用氢氧化钠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 Sodiumhydroxideforindustrialse一Determinationofsodiumchlorate content一0-Tolidinespectrometricmethod 2007-02-01实施 2006-09-14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小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1200.1一200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1200.1一1989(《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中氯酸钠含量的测定邻-联甲苯胶分 光光度法》 本标准与GB/T11200.1一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工业用氢氧化钠氯酸钠含量的测定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 -测定装置不同(1989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5章); -取样量不同(1989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6.2); 各种试剂加人量不同(1989年版的6.2.1,第7章,本版的6.1.1,6.1.2,6.4); 允许差不同(1989年版的第9章,本版的第8章.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SAC/TC63/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上海氧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富荣、陈菊仙、周建平,陈江,胡立明、郝晶 本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

GB/T11200.1一2006 工业用氢氧化钠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氯酸钠含量测定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氯酸钠质量分数为0.00005%0.01%的产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22002,ISO6353-1:1982,NEQ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603一2002,Iso6353-1:1982 NEQ) 方法概要 在强酸介质中氧酸钠分解为氯气和二氧化氯,在pH<1.3条件下氯气和二氧化氯与邻-联甲苯胺 反应生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本方法用于氯酸钠分析的容器应避免与橡胶或其他有机物接触 盐酸;优级纯 4.2氢氧化钠溶液:400g/几 氯酸纳标准溶液,lg/儿. 称取1.0层飘般的,移人10ml容趾瓶中,稀释至刻度 氯酸钠标准溶液:l0mg/I 量取5.00mL氯酸钠标准溶液(4.3),置于500ml的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邻-联甲苯胺指示液1g/L 称取.5邻-联甲苯胺,置于研钵中,加少量的50mL盐酸(4.1)与200mL.水的混合溶液进行研 磨,然后连同剩余的混合游液一起移人0mL烧杯中,加101 ml水,一边搅拌一边加热 溶解后,将 泮液全部移人5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保存在棕色瓶中,置于暗处,有效期为3个月 仪器 -般的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 5.1分液漏斗 5.2双口烧瓶;500mL 5.3水浴:可控在(50士2)C
GB/T11200.1一2006 5.4分光光度计 -双口烧瓶 分液漏斗 图1氯酸钠测定装置示意图 分析步骤 标准曲线绘制 依次加人0mL,0.5mL、1.0mL、1.5mL、2.0mL、2.5ml氧酸钠标准溶液(4.4)于双口烧瓶 中,分别加人3.0mL2.5mL,2.0m、1.5ml、1.0mL,0.5mL水,再加人3.0mL氢氧化钠溶液 4.2 6.1.2将双口烧瓶浸人约50C的水浴中约0.5min,取出,迅速将装有8,0ml盐酸(4.1)和1.0ml 邻-联甲苯胺指示液(4.5)的分液漏斗连接双口烧瓶,旋紧不漏气 双口烧瓶置于自来水中快速冷却,取 出,先将盐酸(4.1)加人双口烧瓶中,混匀,后将邻-联甲苯胺指示液(4.5)加人双口烧瓶中,摇动1min 从分液漏斗加人35mL水 将溶液全部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6. .1.3用水调节分光光度计零点,选用适宜的比色皿,在波长442nm处,测定吸光度 6. 1.4按6.1.2和6.1.3分别测定其他曲线点 6.1.5从比色溶液吸光度中扣除试剂空白的吸光度,以100mL比色溶液所含的氯酸钠质量4g)为横 坐标,与其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试样溶液 称取适量的实验室样品(精确到0.01g),配制成一定体积的试样溶液(以NaOH计不超过33%). 使氯酸钠量不超过12mg/L 6. 3 空白试验 不加试料,加3.0ml氢氧化钠溶液(4.2)和3.0mL水,采用与测定试料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 剂和用量进行空白试验 6.4测定 量取3.0nmL试料(6.2)置于双口烧瓶中,再加人3,0mL水,以下按6.1.2和6.1.3规定进行 结果计算 氯酸钠含量以氯酸钠(NaCIo.)的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GB/T11200.1一2006 nm×10" ×100 w ml×V /V 式中 试样(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R mH0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扣除空白后试料中叙酸钠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e) 71 试料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稀释试样用容量瓶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下列数值(氧酸钠质量分数为w). w<0.0005% 不规定允许差 w>0.0005% 0.000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识别被试的样品所需的全部资料 a b)使用的标准 试验结果,包括各单次试验结果和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与规定的分析步骤的差异 d 在试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
人民共和国 华 中 国 家标 准 工业用氢氧化钠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1200.1一2006 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l00045 http://www.spc.net.enm 电话:(o10)51299090、68522006 2007年2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1-28756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22006 GB/T11200.1-2006

密蜂产品术语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密蜂产品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密蜂产品术语的编号:GB/T20573-2006。密蜂产品术语共有32页,发布于2007-01-01
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与己二酸二正辛酯含量的测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与己二酸二正辛酯含量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与己二酸二正辛酯含量的测定的编号:GB/T20500-2006。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与己二酸二正辛酯含量的测定共有7页,发布于2007-01-012007-01-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